2023年6月19日,东盟地区论坛亚太粮食安全建立信任措施与预防性外交研讨会在吉林省长春市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和柬埔寨两国政府联合主办,外交学院、吉林省贸促会、中国农业大学共同承办。东盟地区论坛成员国代表、国际组织代表、专家学者等约60人与会。外交学院副院长高飞教授、柬埔寨外交与国际合作部副司长Noy Choumneanh先生、吉林省贸促会副会长李建华先生、中国农业大学代表唐莹女士在开幕式致辞。
高飞副院长在致辞中指出,当前粮食安全国际合作日益成为全球经济和安全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亚太地区可持续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亚太国家有必要通过创造性的运用建立信任措施和预防性外交的原则和工具,加强本地区粮食安全的韧性,以应对共同的挑战。Noy Choumneanh副司长代表柬埔寨政府对中方的精心组织和各方的积极参与表示感谢。他指出,近年来新冠肺炎疫情对各国的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冲击,这提醒亚太各国建立区域性粮食安全保障措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本次会议分享各国的最佳实践,凝聚智慧,将为地区粮食安全合作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他相信,只要各国携手努力,“粮食安全不是一个梦想,而是一个现实的未来”。李建华副会长对来长参会的各位嘉宾表示欢迎。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吉林省委省政府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委托,加快实现粮食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快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吉林省贸促会牵头举办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国际经贸活动,粮食产业合作也是各国际高端论坛和展会的重要板块。举办本次研讨会是加强农业战略对话和政策交流、提升农业经贸投资合作水平、共同打造本地区稳定可持续的粮食体系、有效应对气候变化、资源约束挑战的良好契机,相信本次会议必将为中国和参会各国深入交流、夯实合作基础注入新动力。唐莹女士表示,“零饥饿”是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目标。全球范围内的人口增长、环境恶化、地缘争端使粮食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农业大学愿继续在南、北方国家之间建立沟通桥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促进世界各国与区域之间的协同合作贡献力量。开幕式结束后,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基金主任王晓军女士、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助理代表张忠军先生先后发表主旨演讲,就粮食安全南南合作经验、联合国系统的相关努力及联合国与中国的成功合作案例进行详细介绍。本次研讨会分为三个议题,各国专家畅所欲言,观点精彩,讨论热烈。参会代表分别就“可持续农业和粮食安全”、“外来物种入侵与粮食安全”、“气候变化与粮食安全”等主题分享了各国的最新理念与最佳实践,指出本地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为推进地区合作指明方向、出谋划策。东盟地区论坛于1994年成立,共有27个成员国,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政府间多边安全对话平台。东盟地区论坛进程分为建立信任措施、开展预防性外交和探讨冲突解决方式三个阶段。目前,各成员国正积极推动亚太预防性外交进程,并着力深化包括粮食安全在内的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中方曾于2014、2016、2018、2022年主办四次预防性外交研讨会。本次会议是疫情后首次以线下形式召开讨论粮食安全问题,获得地区国家积极肯定。
媒体报道:吉林新闻联播:https://m.jlntv.cn/video?id="622683&sign=79520d